區偉明先生

華新金屬電鍍有限公司(Wah Sun Electroplating Factory Limited)區偉明先生



成長點滴
華新金屬電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新)始創1946年,由區華前輩用心經營,到他兒子區偉明先生接棒,經歷過半世紀。今期學會通訊訪問區偉明先生,與我們分享華新的歷程﹔及跟他笑談生於電鍍缸,浸於電鍍缸成長的生活點滴。
早於六七十年代於日本留學的區偉明先生已經學習如何從表面處理過程提昇金屬材料的品質。畢業有成後就先後於日本企業從事化工原料的工作。藉著一次幫助日本的精工代表及華新充當翻譯的安排下,不但締造了華新成為精工的指定供應商,亦同時,區偉明開始了跟父親在華新學習電鍍工場的管理。
除了日本市場,華新當年亦替瑞士打造品質證明標記於表殼上。直至七十年代,香港電子業起飛,華新開拓電子電鍍加工市場。

家鄉番禺
華新發展到八十年代,適逢他們的家鄉番禺,積極推動工業發展,向他們提供良好的經營條件,包括充裕的土地,讓華新於家鄉設廠,造就了華新於國內的業務發展。享受了好一段的蜜月期,但時至今日,不只華新,相信大部分在國內設廠的商人都要面對工人供應短缺,以及日益嚴峻的超級標準的環保法規。區偉明認為自動化生產應能有助解決人手不足的難關,可惜現在面對不單人手短缺,更是近年國內員工的質素下滑,即使推行自動化生產,都要有好素質的員工去配合操控,才能維持有效率的自動化生產。
區偉明見證國內兩代工人的變化,國內工人從八十年代到今日,打工的心態都大大轉變。惜日努力賺錢,拼搏專心工作,目的是為了糊口,現在新世代到城市打工全為了見識及體驗城市生活節奏,若做得不如意或者感到辛勞,便辭工回鄉,並沒有為生活去打工的迫切需要。

回流香港
要解決種種於國內經營的困難而繼續有效率的生產,區偉明認為只有向外省發掘機會。另一方面,他認為與其向外省走不如回流香港,一個自己熟識的地方。雖然於香港同樣有人手短缺的問題,但他相信再困難也應該在香港找到合適人才。另一個目前香港現象就是現存電鍍業員工開始老化,他希望將操作工序簡單化,能提升員工效率。不過要讓電鍍業持續發展,區偉明展望學會能多做一些活動讓社會了解認識表面處理業不是怎麼厭惡性行業,相對地很多高拜技產品都要經優良的表面處理加工才能成為附加值高的產品,這或能可以吸引新世代入行,解決人才老化致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他亦見整個行業對環保整體管理的認知不足,管理人才亦十分缺乏,希望學會能多舉辦一些培訓班給行業的管理者和現場人員培訓。

藉此推動整個行業的從業員都對清潔生產的概念有更深的認知,好讓工廠容易推動清潔生產。

他看著時代轉變,從前香港員工到國內培訓內地工人﹔今日回流香港,香港員工需要到國內受內地同事指導。基於華新大部分客戶都是在國內做生產,當考慮運輸及與國內容戶交收的重要課題下,這些工序就不能輕易遷移到香港生產。他只能選擇需要精密度較高的工序,以及不需倚靠頻繁運輸網絡的工件才能在香港廠房生產。區偉明提出在香港生產要再多加注意除了引入自動化生產,更考慮如何將生產和環保處理過程濃縮化的新技術和思維以配合香港在面積細小工場運作。如果公司能引入附加值高的產品在香港生產,這樣就更適合香港這個生產基地的特色。至於香港的稅務條件及快捷高效的航運都是相當重要的優勢。若要與其他國家地區爭先取得高增值產品的發展機會,政府的支持是不能缺少的。假若政府能夠提供研發資金予廠商及大學去共同研發新的生產程序或提昇產品的附加值,便有助香港競爭世界各地市場。當然香港廠商一直努力參與各項研發中,若得到政府的協助,就讓事情發展得更有效率,比其他國家地區跑得更快。

學會參與
大部分香港廠商從前一直做自己熟識的工業﹔輕工業。區偉明察覺國家有更多可供表面處理行業參與的工業,如汽車重工業,高端電子科技業等。學會可以充當橋樑讓會員有機會了解這些工業發展,以及表面處理技術如何在這些工業上作出支援。通過學會與國內學會舉辦交流活動,增加兩地互相認識,讓國內企業,製造商知道香港可提供的支援,從而增加大家的合作空間。

另一邊,他指學會可幫政府推動與表面處理業相關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教育,使企業了解回港設廠的社會環境。帶動相關的產業鏈於香港開拓市場。

最後:
區偉明從1989年於華新致力做好清潔生產,他直指這樣絕對有助企業持續發展,帶來正面影響。若要保持經營發展優勢,大家可積極參與清潔生產啊﹗

2015年3月